近几年,随着编织鞋面的普及各大运动品牌陆续推出袜套设计的鞋款,而在小编记忆中相对比较早出现袜套鞋款可追溯到16年前发售的Air Jordan 17 Low ,也就是2002年,当时鞋面还是皮革面的天下,袜套还算是新鲜设计。
究竟篮球鞋袜套设计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下面通过近期几款袜套款篮球鞋来展开部分鞋款袜套的作用与看法,希望能与鞋款穿着者产生共鸣,而对球鞋观望者提供更多的选鞋信息。如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指正与探讨。
Nike Hyperdunk 2016 FK
说到袜套鞋款,不得不提Nike Hyperdunk 2016 FK,作为HD16系列中最高版本,个人认为此款袜套从材质选择到拉伸程度基本是主流袜套设计的标杆了。虽然Nike Hyperdunk 2016 FK袜套要高出不少,甚至可以折叠形成双层,但还属于偏舒适与包裹加成的袜套设计,实际鞋帮为低帮款的高度。
关于科技:一体FLYKNIT鞋面与Flywire设计包裹,中底全掌ZOOM AIR气垫。
优点:FLYKNIT鞋面包裹与透气都不错;缓震优秀,全掌ZOOM AIR 保证缓震与反馈回弹。
缺点:FLYKNIT编织鞋面支撑略差;石子收割机,如果马路鞋底纹路原因成为标准的石子收割机,实战前建议清理;小腿粗或者脚背高者,多有穿着麻烦与压迫的不适感。
小结:当年的顶配实战鞋,优秀的缓震回弹、透气与抓地力等溢美之词再多都不为过,虽是低帮,但仍然是最为优秀团队鞋的一员。
适合位置:小前锋、控球后卫和得分后卫
Adidas Crazy Explosive 2017 PK
典型的舒适包裹加成的袜套设计,Crazy Explosive 2017 PK本身没有传统的鞋舌设计,以编织面与松紧带填补鞋舌空缺,用袜套设计来过渡包裹与舒适,造成开始穿着Crazy Explosive 2017 PK有些困难,Adidas随鞋附送“鞋拔子”,可见初次上脚难穿程度。
关于科技:全掌Boost缓震科技加通体 Primeknit编织材料,“8”字抗扭和小脚趾处防侧翻“小片”设计提供抗扭与保护。
优点:缓震与回弹反馈都很强进,脚感堪称完美。包裹优秀,甚至平时马路不用系鞋带。
缺点:耐磨堪忧,外底微软纹路较浅,俗称“橡皮擦”也是形象地比喻;相对于传统球鞋穿着略微复杂一点,找到合适方法,仅仅是多个步骤而已;小腿粗或者脚背高者,多有压迫的不适感,
小结:去掉袜套与海绵的部分,Crazy Explosive 2017 PK约等于低帮鞋,虽是低帮,但这并不影响成为一双叱诧球场的实战好鞋,脚踝有伤或者脚踝力量不足的球友慎选就好。
适合位置:小前锋、控球后卫和得分后卫
Nike LeBron 15
从LeBron 10就被球友们俗称为“ZOOM MAX”的科技在LeBron 15正式“出道”, ZOOM+MAX刷街脚感堪称顶级,袜套 与Adidas Crazy Explosive 2017 PK相比更具质感层次性,但其实也是低帮款。
关于科技:一体Battleknit鞋面(升级版 Flyknit 编织)加Flywire包裹设计,中底三气室 ZOOM +MAX气垫 。
优点:缓震顶级,正式推出 ZOOM +MAX气垫,爆发力十足的Air Max 加上分单元的 Zoom Air 方案,更为灵敏和精准的力量反馈;包裹良好, 升级版 Flyknit 编织材质与袜套提供良好的包裹与质感。
缺点:重心略高,中底 ZOOM +MAX气垫厚度原因。保护性差,分为两点:一方面,防侧翻差,鞋面具有一定延展性,提供舒适的同时在急停中造成脚在鞋内过渡外扩,增加受伤风险;另一方面,袜套虽有高度,但是脚踝保护缺失,没有一个实在鞋帮保护的“回力”,一旦崴脚,加上重心略高,一旦崴脚,增加脚踝受伤程度。
小结:当季大热鞋款,本尊詹姆斯虽在赛场频繁出现崴脚小插曲,但是依然上脚服役坚持季后赛结束,鞋帮与防外翻的软肋真是时刻担心场上的詹皇,如果本身没有出色的身体素质与脚踝力量,不太适合过强的比赛。
适合位置:养生篮球与强度不大的球局
ANTA 御空
御空鞋帮上的袜套相对比较松弛,甚至可以说在不系鞋带情况下没有包裹性,结合鞋子本身情况,御空的袜套设计应该属于被动设计,因为主打的A-Fiiix人工韧带科技在实现包裹时不需要有过多的鞋帮硬度的阻碍,相对柔软的袜套设计正好符合这样的要求,松开鞋带,宛如低帮鞋。
关于科技:通体A-WED袜套鞋面与A-Fiiix 人工韧带,专利缓震材料中底。
优点:专利缓震材料中底,不错的反应性和抓地力,良好的透气性,内靴设计、防外翻、鞋头保护等,该有的都有,加上巧妙设计的A-Fiiix 人工韧带提供优秀的动态包裹。
缺点:重心微高,缓震和中底厚度有点相爱相杀,不得不说中底有点厚;穿脱复杂,初穿需要适应包括A-Fiiix 人工韧带的新颖系带系统,松紧度需要尝试几次,穿脱也相对比传统鞋款费事一些;鞋垫损耗,由于A-Fiiix人工韧带本身材质偏硬,加上鞋垫偏软,A-Fiiix人工韧带在实战的紧张状态下会勒紧鞋垫,对其造成“割伤”等损耗。
小结: ANTA御空良好的缓震,优秀的动态脚踝包裹,只是穿脱不是很方便,脚踝处A-Fiiix 人工韧带孔耐用度有待加强,自重又不轻,但仍然可以腾空无阻,不可否认是一双夏季不错的实战好鞋。
适合位置:控球后卫、得分后卫、小前锋和大前锋(推荐给脚踝有伤的球友)
Peak DH 3
Peak DH 3的高帮袜套设计更偏向减重或者美观考虑,外层袜套的包裹并没Adidas Crazy Explosive 2017 PK袜套设计的那么紧致,但内靴里的海绵填充还算厚实。“中锋鞋款不卖座”似乎成为球鞋销售的黑洞,不过这次Peak DH 3算打破了魔咒,亲民的二级市场价格、优秀缓震和足够稳定都是惊喜。
关于科技:全掌P-MOTIVE魔弹缓震;内垫银离子抗菌技术;TENACITY UNIT系统(双层抗扭,其中接近外底层的为碳板);融入MONO纱线的全飞织材质;“鞋带系统”与脚弓处外置TPU束紧片组合稳定包裹。
优点:缓震优秀,全掌P-MOTIVE魔弹缓震确实有惊喜脚感,有点大重量的boost的感觉;足够稳定,TENACITY UNIT系统与脚弓处外置TPU束紧片使得鞋子稳定性优秀。
缺点:自重略大,负重感不小,当然强力中锋不会太介意;启动一般,全掌P-MOTIVE魔弹缓震导致启动微泄力,如果后卫打法,瞬时发力反馈略差。
小结:大开大合的多配色方案,质量把关到位,质感不错加上缓震与稳定非常优秀,就是自重略大前掌启动一般,综合看来除了大前锋与中锋,个人认为同样适合偏投射打法的球友。
适合位置:中锋与大前锋,推荐给偏投射型打法的前锋和后卫。
Nike Zoom KD11
KD11鞋口设计来源 Air Sock Racer,酷爱低帮的杜兰特,又喜欢穿大一码的球鞋,袜套设计提供舒适的同时还可以减少掉鞋的概率(从KD8 、KD9 再到KD10均出现过掉鞋,“掉鞋杜”也是要面子的,好不好!)。究竟杜兰特的KD11袜套设计会不会顺利摘掉“掉鞋杜”的称号,咱们下赛季拭目以待。
关于科技:一体FLYKNIT鞋面加上Flywire包裹设计,中底全掌ZOOM AIR气垫 +全掌React泡棉的豪华配置。
优点:缓震优秀的同时反馈同样优秀,中底全掌ZOOM AIR气垫 +全掌React泡棉保证缓震与反馈回弹,仅对于前作,内置的气垫相对于前三代避免了外露式ZOOM AIR气垫断管的风险。
缺点:启动略差,中底科技全掌ZOOM AIR +全掌react相爱相杀了;防外翻略差,圆润的外底没有防外翻的设计倾向,增加了崴脚的受伤风险。
小结:中底全掌ZOOM AIR气垫 +全掌React泡棉的豪华配置无疑是最新大胆的尝试,初试就感觉到中底的澎湃,气垫虽然不及前作全掌ZOOM AIR中底的容气量(同尺码),但React泡棉起到一定稳定与反馈,算是把缓震与启动尽量调校到合理值。
适合位置:偏投射类打法的前锋和后卫,
在结尾小编趣味理解袜套设计的大概属性值:
常规参考属性值:舒适度+3,透气性-1(保暖+1),
特殊属性:包裹+1~2,保护+0.1~0.5,防掉鞋+0.5~1。
袜套设计通常出现在鞋帮最高处,袜套的高度并不是保护的高度,是鞋帮与脚踝之间舒适感与包裹性的过渡。虽然外表是鞋帮的一部分,其实只提供更多的舒适与包裹,而非更多的保护。
还请球友们选鞋不要对这个设计产生误读,导致选鞋错误而造成不必要的受伤。对于防止掉鞋有一定的帮助,毕竟穿不方便的同时脱也不是那么容易,其余保暖都是次要的。
最后,袜套方案大热的袜套设计方案陆续出现在顶级签名球鞋的正代系列中,例如Nike LeBron 15与Nike Zoom KD11 。不知道以后的Air Jordan正代是否采用这一方案?何时会采用?说起来还有点小期待的。
本次的推介就到这里了,由于篇幅问题还有许多款式没有被提到,比如Under Armour Curry 4、361度的戟锋和李宁的驭帅11等,自知不够详尽也欢迎大家留言补充,文中内容纯属小编个人亲身感受与对球鞋认知己见,希望能与鞋款穿着者产生共鸣,对球鞋观望者提供更多的选鞋信息。如有需要,请把:预算、身高体重、打法和年龄告诉小编,小编尽量第一时间作答,也欢迎大家交流探讨,手动码字,如有瑕疵还请指正,谢谢观贴。
弋水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