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篮球
潮流
跑步
数码
理容
返回顶部

首页 >识物 >文章 >【识货众测】领袖后进,一往无前-AJ 31 Why Not PE测评

识货众测 【识货众测】领袖后进,一往无前-AJ 31 Why Not PE测评

    2017-06-05 20:45:48
    28 4

很高兴由我为大家带来本期Why Not PE的测评。首先感谢虎扑识货提供的测评机会。

下面我们书归正传。

2017年4月26日,火箭大比分4:1淘汰雷霆,至此维斯布鲁克一个赛季的传奇表演终于谢幕。赛后,维斯布鲁克未与任何人击掌握手,第一时间走出球员通道,离开球场,只留给无数人一个背影。而他背后数据统计板47分11篮板9助攻的大号准三双也是如此显眼。而这场比赛,也成为维斯布鲁克整个赛季的一个缩影。

2016年11月19日,雷霆主场以124-105战胜篮网,在这行比赛中威斯布鲁克表现亮眼,34分内砍下30分11板13助高效数据,收获赛季第4次三双,此役成为NBA历史上自奥斯卡·罗伯特森之后,第二位在生涯前600场比赛中至少得到13000分,3400板,4500助攻的球员。此后,西布正式开启了他持续整个赛季的神奇表现。

在赛季初期,这支缺兵少将的雷霆一度被充满质疑。而关于西布和阿杜二者之间的传闻也更是为留守雷霆的西布身上带来一层无形压力。随着赛季进行,雷霆队的表现出乎所有人意料,其中当家球星更是让人大跌眼镜。截止到2017年4月9日,威斯布鲁克在对阵掘金队的比赛中狂砍50分16板10助大号三双,收获个人本赛季第42次三双,一举打破传奇球星奥斯卡·罗伯特森保持了55年的NBA单赛季三双纪录,创造了新的历史。

尽管倒在季后赛首轮,但故事远未结束。维斯布鲁克不年轻了,但仍在为我们带来惊喜,在这个爆发的赛季,他的投篮选择更加成熟,传球也理智了许多,一如既往的暴力扣篮还是在作为十佳球被轮番传颂。也许他还会因为一时脑热被黑,但斗志仍如同初升的太阳,他比任何时候都燃烧的旺盛。

签约Jordan Brand之后,西布终结了自己的乱穿鞋时期。作为联盟炙手可热的巨星,球鞋鲜见个人元素,其实也是有点尴尬。

而本赛季被他几乎始终上脚的30.5,球鞋布满了浓厚的个人元素,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正名之作。尤其作为aj正代第一双杂交产物为其打造,不仅是对本人实力的认可,更是其隐约成为aj头牌代言人的一种象征。

 因此Why Not PE的口碑,更多以西布个人元素和aj正代杂交特点而体现。

球鞋采用 Air Jordan 31鞋面,鞋面后跟以黑水泥爆裂纹为主,视觉上充满张力。后跟内靴与Flywire动态飞线采用蓝橙雷霆标配,中底与外底照搬了 Air Jordan 30,外掌漂亮的小牙齿防侧翻设计与 Air Jordan 30如出一辙,搭配深色鞋面,毫不违和。

球鞋鞋头自然微翘,这样的设计在实战环节更有利于突然启动。尽管31代轮廓上参照 Air Jordan 1经典造型,但 Why Not PE却没有31靴形的臃肿之感,可以看到鞋面从外掌开始内缩,呈梯面效果,辅以贴合地面的大底设计,轮廓线条更加凝练自然,同时硬朗的外底又给人颇具力量的感觉。硕大的飞人logo与后跟外侧那个同样醒目,不知这是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身份表达?

集合了Flyweave和皮革材质的鞋面是31代的手笔,也是这双球鞋的一大亮点。从手感来说,后跟皮革爆裂纹皮革应用要比31代更加硬朗,视觉效果也更立体,而Flyweave高性能编织材质对于29以来偏软的鞋面无疑是一次升级,两相结合,使球鞋不仅在视觉上带来极佳质感,同时又不失轻质化和透气性的要求,良好的包裹性也让它有口皆碑。

鞋头精致的编织材料,鞋跟爆裂纹皮质包裹,以及在29,30上已经被广泛认可的强悍外底,截然不同的配置在同一双球鞋究竟得以如何呈现?不同材质的衔接过渡和功能分区能否完美兼容?

我们在细节上一看究竟。

位于鞋面的Flyweave编织材料疏密有秩,呈弧线形规则分布,在视觉使鞋型更加修长立体,当家Flywire动态飞线采用部分外露设计,能有效锁定脚面,为启动,变相等等带来稳定包裹。前掌外侧的防侧翻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足部空间,使鞋体具备良好包裹的同时给穿着带来更舒适的体验。

星空配色的防侧翻条延续30代设计,在灯光下非常炫目,也是我最爱的细节元素之一。搭配水晶大底和不规则的中底纹路,真是自有一番味道。

鞋底全部照搬30,本身没什么亮点,最大出彩之处就是把西布名言Why Not分别放在左和右的气垫位置。在水晶外底衬托下,橙色字体得到了更好凸显,作为球星个人元素,虽说把它放在外底,然细节上的搭配也能体现品牌对于西布的重视。

位于足弓下方的桥接结构延续29代设计,为前后掌提供动态下的良好衔接。尤其在穿脱,前掌发力和足部扭转时的弹性表现,令人满意。 FlightSpeed搭配波浪状支撑片也是我非常心仪的设计细节。

与30一样,球鞋后掌仅配备Phylon缓震。尽管从纸面来看稍微寒酸,但在实际穿着效果上显然已经经过30的证明。

可以看到,后跟大底采用马蹄铁形中心内凹设计,使球鞋在运动状态下有效的将力分散到四周的Phylon材料,再通过足弓处桥梁结构和前后掌落差自然过渡到前掌,并通过Zoom Air单元为前掌带来更好反馈。

尽管nike在缓震方面因为一直以来没有什么太好的创新而让部分钩粉颇有微词,但结构上的创新,设计方面的不断优化仍然非常值得学习。

创新型设计的后跟内靴与31代相差无几,经过大量测试后以最科学的位置分布的保护块精准地锁定了足跟,系紧鞋带后感受明显。这种设计确实巧妙,能否在之后成为篮球鞋标配,我们拭目以待。

如果说外侧爆裂纹皮质包裹使球鞋更加耐用,那么柔软细腻的内靴则带来更好的包裹和为穿着体验。当然这种设计的缺点同样显而易见。

鞋舌内测皮质的31代标志也是一种身份象征。

作为手感偏硬的后跟爆裂纹皮质,可以看到的是,无论内侧外侧,其跟鞋面编织材料的衔接都是比较生硬的,但在实际触感和动态体验下,它的过渡其实相当平滑,除了在视觉上不及31一样自然,但穿着中不会有任何问题。

鞋帮处经典的飞翼标志,是向初代致敬的体现,遗憾的是在爆裂纹材质掩盖下,从图片看并不明显。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Why Not PE的鞋型真的有几分初代神韵。挺拔笔直的后跟,强烈复古感的系带,线条流畅瘦削的鞋面,而鞋舌外侧西布本人logo则代替了初代的junpman标志。不知这些可否算作另一层意义上的传承?

以复古理念融入现代科技,使这双典雅又不失动感的球鞋完美继承了30,31的所有特点。它静默伫立,它蓄势待发。

那么它的实战性是否一如30般传奇?我们球场见。

自1985年诞生以来,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超前设计,AJ始终走在篮鞋发展的前沿。

从跑车到战斗机到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从3代的爆裂纹到11代漆皮再到29代全编织,与其说Air Jordan推动了这个系列球鞋的发展,倒不如说系列球鞋强大的生产力成就了Air Jordan。

在Air Jordan 2009之后,AJ正代系列鞋款无论从制造设计,还是穿着体验,都开始向更实战化的属性发展。

凌空飞翔三十年。作为引领Air Jordan篮鞋新时代的31代在问世之后,相较于上代鞋款,也并没有取得多少赞扬。“贩卖情怀”,”配色拯救“等等字眼一度让这双集多项创新于一身的战靴饱受争议。在这种情况下,Jordan Brand推出结合30,31两代特点的Why Not PE似乎有了更多玩味之处。

从配置来说,Why Not PE无疑是一双性能超强的实战战靴:纹路深刻的大底,优异的鞋面材质,针对更好的运动体验而优化的各种细节设计,从头到脚都散发着一种冷艳气质。

把视线移到鞋面,抛开Flyweave编织材料不谈,厚实鞋帮和复古的系带系统对实战性有何影响,又是否会限制打法位置。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一番实际体验。

由于只是一个简单的上脚体验,因此没穿袜子,并且笔者属于瘦长脚型,尽管如此,较高的鞋帮和内靴仍然给穿入造成了不小麻烦。

快速系带系统很符合我日常系鞋带的习惯,没什么问题,创新编织鞋面的细腻程度比其他编织材料更贴合脚掌,搭配动态飞线科技,给我一种这双鞋就是双脚延伸的错觉。

系好鞋带后随意活动一下。简单的滑步,横向移动,突然加速,包括篮下各种脚步测试,鞋子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前掌带来的反馈堪称完美。虽然拿在手里Why Not PE要比29low略重,但当穿在脚上动态体验时,鞋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最强烈的感受莫过于其变态包裹。大幅度crossove,来回变相,依靠爆发力的瞬步突破都可以随心所欲的完成,当速度达到一定层次,场地感也变得并不那么重要,但作为为西布打造的战靴,Why Not PE与29一样,前掌中心与两侧的距离差调低,使球鞋具备了更明显的地面感,在实际上场体验中,Why Not PE在突破环节完全合乎水准。

原地投篮几次,鞋面与后跟都足够贴合。也就是说,如果要假投真突,那么踮起脚那一瞬间即可保持足部的充分稳定,如果爆发力足够,基本可以保证动作能够高质量的完成。

对于跳投或急停来说,由于笔者习惯脚尖着地,因此对足跟处缓震感受不大,至于前掌Zoom Air单元,显然是够用的。

简单的三步上篮和正常跑动可以看到后跟形变特点。对于笔者这个对缓震方面没有太多要求的突破流来说,足跟的缓震效果显然没什么槽点。

经过各个环节的实战体验,Why Not PE的实际表现令我满意。

事实上,作为一个很久以来一直以低帮鞋实战的人,Why Not PE令我重温了高帮战靴的穿着体验。

尽管鞋帮高度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球鞋灵活性,然而强悍的包裹使大部分动作完成和衔接更加放心,从某种意义来说,也算是一种更好的补偿吧。

透气:作为一双高帮战靴,球鞋鞋面透气性由于穿着时间较短无法给出客观评价,但厚实的鞋帮却让我在运动过程中感到闷热,Why Not PE显然更适合秋冬穿着。

包裹:非常好。毫无疑问,Flyweave 高性能编织材料要比Flyknit更高级,更贴合足部。对于脚型瘦长的我来说,上脚之后,只要系紧鞋带即可进入测评,省略了热身环节,节约了时间。至于球鞋本身,搭配动态飞线和后跟内靴以及足跟固定块,如此全面的包裹应用即使高强度后鞋带松懈也能保证球鞋对足部的基本包裹。

缓震:后跟大底马蹄铁形中心内凹设计,使球鞋在运动状态下有效的将力分散到四周的Phylon材料,再通过足弓处桥梁结构和前后掌落差自然过渡到前掌,通过Zoom Air单元为前掌带来更好反馈。创新型的结构设计使缓震科技材料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效率。这双以前掌缓震为主,后跟过渡为辅的球鞋显然更适合突破流选手,如果大体重或膝部有伤的,那么请自行斟酌选购。对于球鞋本身来说,尽管不同动作技术特点对缓震有不同要求,然而结合球鞋整体配置,它的综合缓震能力仍然处于水准以内。

抓地/启动:作为一个酷爱突破的人,球鞋这方面表现我用完美形容。

微翘的鞋头能为足部快速弹起时提供必要的摩擦,大底深刻的纹路也能实现良好抓地效果,前后掌高低落差和前掌为场地感做出的调校给人极大的心理安慰,重心稍微移动下,就能感到前掌已经随时准备启动。

舒适:鞋面Flyweave 高性能编织材料搭配后跟细腻的内靴,除了上脚时比较困难以外,舒适度比较不错。

耐磨:一次测评无法给予这项测试一个客观评价,事实上,继承于30代水晶外底深刻的纹路,偏硬的材质,使这双球鞋保持了一个较好的耐磨效果,但强悍的抓地其实也让它更容易磨损。如果经常在外场环境打球,那么建议还是尽量选择塑胶地板吧。

支撑:鞋底波浪形支撑片搭配FlightSpeed科技为动态中的球鞋带来出色的抗扭转支撑效果,优化后的Flyweave鞋面搭配Flywire动态飞线保证了鞋面支撑,后跟皮质应用辅以内靴的变态包裹同样有效保证足跟在行进和变相过程中的稳定。

鞋重:作为一个普通篮球爱好者,Why Not PE实际上脚体验相较于29low基本没什么区别,而舒适的编织鞋面和鞋帮的包裹是可以清楚的感受,如果你不喜欢佩戴护具,又想体验稳定的包裹和运动中足部的自由感觉,那么Why Not PE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根据以上总评,笔者做了一份三维饼图,方便读者朋友直观感受。

可以看到的是,对于这八个方面,球鞋整体表现十分均衡,尽管透气性和鞋重缓震稍微弱势,但出色的包裹和启动抓地性能同样给鞋子加分很多,可谓瑕不掩瑜。事实上,作为西布常规赛几乎一直上脚的战靴,Why Not PE无疑是充分考虑了他的技术特点,因此,若是像西布一样喜欢突破,直线推进,急停跳投同时习惯前脚着地,那么完全可以考虑这双球鞋。

自1985年诞生以来,Air Jordan每一双鞋款都足够独一无二。但纵观AJ 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它的每一双鞋款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的设计理念,文化内核通过匠人之手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从而最终呈现在大众面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对球鞋的认知。

正如Why Not PE爆裂纹元素运用,我们都知道爆裂纹最早源自经典的AJ3,而AJ3不仅为AJ挽留了彼时已心生去意的乔丹,它的许多设计元素更为日后世界范围内的球鞋潮流化塑造了一座丰碑。

传承意味着革新,也意味着创造。从工艺水准来说,后跟大量爆裂纹元素搭配革新的编织鞋面为球鞋带来完美的视觉张力。而性能方面,备受好评的30代大底搭配经过优化设计后能发挥最大作用的Zoom Air单元,两相结合,使这双“杂交”球鞋毫无悬念成为了目前的实战王者。

通过本次测评,其实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尽管作为一双出色的实战球鞋,然而Why Not PE所运用的科技无外乎,鞋面,缓震单元,飞线等等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东西。但就是这些非常熟悉的元素,却通过球鞋的结构,外形,针对性优化设计,细节点缀下发挥出了最大作用。在这个各类球鞋科技都耳熟能详的时代,如何针对性的利用它们,使其发挥最完美的效果,Why Not PE无疑做出了一个榜样。




本次测评到这里也已接近尾声。由于时间安排不充分,导致本测评完成比较匆忙,拍照跟后期也都比较粗糙,在此说声抱歉。文章内容词不达意之处,也烦请大家评论区批评指正。

最后再次感谢球鞋家SNEAKERFAMILY对本次活动的倾情赞助,在一些问题方面,他们的工作人员也给予了热情细心的解答,同时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虎扑识货。

感谢阅读,再见!

Air Jordan 31

¥1649.00


wzzzy

识货众测 【识货众测】领袖后进,一往无前-AJ 31 Why Not PE测评

28 4